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

河北咬死女童恶狗仍逍遥法外 警方开枪射击未果

  本报驻邯郸记者 邢云 实习记者 杨思华 文/图

  9月8日,邱县邱城镇石佛寺村6岁小女孩明明(化名)和哥哥在村外路边玩耍时,。10日,事情已经发生了两天,邱县有关部门虽组织400余人参与围打,但肇事恶狗仍未落网。记者从明明家人处获悉,那条恶狗应系“狼青”。9日晚,打狗警民曾发现其踪影,遂合力击打,其间警方甚至开枪射击,可是仍让它逃脱。

  进展 肇事恶狗仍然在逃

  9月10日,明明的家人仍沉浸在悲伤中。他们希望能早日将狗抓住,能给惨死的孩子一个安慰。

  谈及此事,明明的家人哽咽不已,难以自制。两天来,孩子奶奶认为自己没照看好孙女,一直自责悔恨,甚至哭倒在地。事发现场的地头及棉花还存有血迹。看着照片上可爱的孩子,墙面张贴的奖状,他们不愿相信这是一切都是真的。

  村民们也都为这件事痛心不已,想到孩子被恶狗撕咬的惨烈场景,很多人情不自禁落下眼泪。

  恶狗咬死孩子后逃进农田,由于棉花等农作物阻挡遮掩,很快便没了踪影。

  石佛寺村的村民和警方,包括自发从附近村庄赶来的热心群众,400多人投入“围剿”,可是仍没能将恶狗“绳之以法”。谈起恶狗,有村民表示,听说在几天前,有村民家里养鸭子被偷,地上有血迹,很可能是这条恶狗所为。

  据介绍,9日晚,这条恶狗曾被人发现。对于人而言,农作物稠密难行,狗则进退自如,当时众人迅速上前合围击打,“甚至民警还开了两枪,可还是没能逮住它。”

  影响 村民很早闭门避险

  恶狗在逃,使得村民都百倍小心照看孩子。

  夜晚来临,石佛寺村周边村民们很早就关闭家门,以免再发意外。

  按照明明家人的说法,这条狗应该为一条“狼青”,村民告诉他们,狗主人或已锁定,“它不是流浪狗,而是从铁笼子跑出来的。”

  据公开资料,狼青犬是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的一种犬种,尤其在北方更是常见。狼青是选用优良狼种犬杂交选育而成。具有典型狼种犬的体貌特征,尾长,三角眼,眼睛为黄褐色或深褐色,身体外形匀称,体质结实,运动灵活,毛色有铁青,青白、草黄等几种,性情凶狠,攻击性非常强,警觉性高。

  说法 狗主人若放任须追刑责

  狗主人是否锁定?9月10日,记者就此说法致电邱城镇派出所,值班人员以办案为由未予透露详情。

  邯郸市孙广林律师认为,养犬人由于没有尽到自己的管理义务,对于自己饲养的狗给其他人造成的损失,至少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如果养犬人明知狗具有攻击性,而疏于管理导致恶性事件,“涉嫌过失致人死亡”,就有可能构成刑事责任。

  农村留守儿童安危谁来管?

  邱县恶狗咬人事件引发高度关注。其实,除了恶狗是否落网外,更让人关心的是事件折射出的无数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尽管这次事件属偶发事件,即使孩子的父母在场,也未必能阻止恶狗伤人。但是,从媒体报道的众多留守儿童被伤害、被侵犯及其他生活类案例来看,农村大量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亟须家庭和社会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孙女“留守”身亡,奶奶悔恨不已

  记者了解到,明明的父母获悉此事后,火速从外地赶回。此前,他们都在外打工谋生,把两个孩子交给老人照看,明明和哥哥是典型的“留守儿童”。“从出事到现在,孩子的奶奶已经病倒了,老人一直叨念着‘为什么我没有救下孩子,这让我怎么向孩子爸妈交代啊!’现在,全家人一方面要照顾老人,一方面要全力以赴地要找到那条恶狗!我们现在真的不知道怎么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了。”孩子的家人说,孩子的父母一直在外地打工,这一回来就要面对孩子的死讯,可怎么办啊!

  直到现在,每每提起明明的事,孩子的家人便难以抑制情绪,都像个孩子一般泣不成声。

  据了解,由于明明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小明明和年长她两岁的哥哥一直和奶奶生活在一起。平日里两个孩子乖巧可爱,让奶奶非常省心,可是长期离开父母的生活,还是让明明的童年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遗憾。“孩子的父母赶回来时孩子已经不行了。面对孩子妈妈的哭喊声,我们全家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可怜的孩子,连她妈最后一面都没见着就这么走了。”

  留守儿童群体庞大,遭遇意外不是个例

  近日,媒体报道称,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师生们,对长丰县的三所中学开展的意外伤害现状调查显示,留守儿童意外伤害的发生率高达46.8%,高于非留守儿童13个百分点。

  调查还发现,位于前五位的留守儿童意外伤害依次为咬伤占27.6%、跌伤占13.3%、交通伤占11.3%、锐器伤占7.9%、触电占6.4%。

  今年5月,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可以说,每五个孩子中就有一个农村留守儿童。

  据悉,仅邯郸市便有留守儿童约11万人数量相当庞大。

  入夏以来关于儿童溺亡、坠井、触电的事件频有发生,而相关新闻中的受害者大多是农村的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近些年来,受城乡发展不均衡影响,加之农业生产获利较低,大批农民抛家舍业纷纷进城打工,将年幼的孩子和老人留在家中,形成了“留守”这一极具中国特色的现象。在留守群体中,留守儿童由于缺乏成年人的监护,生存状态堪忧,人身安全常常受到侵害。

  记者尝试在网上搜索“留守儿童意外事件”发现,自2013年6月以来,记者搜索到的全国各地留守儿童的意外伤亡事件多达30余起,其中主要伤亡原因为坠井和溺亡。

  爸爸妈妈是个陌生的称呼

  记者了解到,留守儿童大致分为两个群体,一个是像明明一样的农村留守儿童,另一种则是跟随父母来到城市的“小候鸟”。但是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父母”这个称呼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陌生。

  “我很久没有见过爸爸、妈妈了,好想他们。我都快要忘记他们的样子了。”记者采访时,7岁的留守儿童佳佳(化名)说。

  为了生计,很多农村家长选择带着孩子外出务工,或将孩子交给家里年长的亲戚朋友照顾。生活的无奈使这样一部分年幼的孩子过早地离开了父母的怀抱。在其他孩子还在父母怀里撒娇,享受着属于孩童特有的关爱的时候,在其他孩子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知识、认识世界的时候,这些留守孩子却过着与之完全不同的生活。

  在他们的世界里“爸爸、妈妈”“幼儿园”“培训班”这样的字样对于他们而言是那么的陌生,“奶奶、爷爷”似乎成了他们童年时光的全部记忆。

  然而,伴随童年的还有“触电”、“溺亡”、“咬伤”这些让人触目惊心的字眼。这个群体中,有些被称为“小候鸟”的孩子们长年跟随父母漂泊在外,黑暗的工棚、恶劣的生活环境、城市的喧嚣和浮华以及“入学难”、“就医难”的问题正在一点点地困扰着这些孩子们的成长。

  留守儿童的出现,是社会发展转型期不可避免的现象。人们纷纷外出打工,用勤劳的双手成就了自己的生活,也呼应了发展的需要。当这些外出人员用汗水成就了城市的美好、经济的发展的时候,又有谁来保障这些远离父母关爱的孩子的安全和成长?

  留守儿童“五失问题”值得关注

  据记者观察,留守儿童由于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缺失,家庭环境弱化,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生理和心理健康状况、成长环境均劣于长期受父母监护的孩子。

  由于家庭监护不到位,农村留守儿童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生活失助、安全失保、学业失教、亲情失护、心灵失呵”的“五失”问题。大部分留守儿童生活贫困、缺乏营养,爷爷奶奶大多年老体弱,无力照看孙子、孙女,留守儿童遭遇意外伤害、走失、非法侵害等事件时有发生。在我国,留守儿童正在形成一道历史的伤痕,年轻的父母们一边听着孩子的哭诉,一面不顾孩子的感受奔向“外面的世界”;孩子们则一边渴望父母陪伴身边的关爱,一方面又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恐惧。

  在人格的发育中,儿童早期的生长环境和教育往往是形成他们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因素,乡村留守儿童更像是一枚硬币的背面,他们和城市儿童一样美丽,一样应该被重视,可是事实上他们却常常被安置在阴影里,见不到温暖的阳光。他们面对心理的孤独,饱尝亲情的冷漠和社会的不公,这也是形成一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失衡的重要因素。而关于留守儿童“五失问题”更是值得关注。

  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富则中国富,少年强则中国强。

  孩子远离父母,亲情的缺失、教育的缺憾,幼小生命的安危等等,这些可能对整个留守一代是永远无法弥补的。